创新注入“积水潭”,专利释放高价值
北京积水潭医院开发了国内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临床试验效果良好。目前,医院已围绕该手术机器人提交近10项中外专利申请。记者陈景秋摄影报道。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但在科技成果转化的链条中,涉及到技术突破、市场模式、产业发展等环节,在与政策和市场的接触中会出现各种问题。。
基于此,今年年初,北京实施了《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为建设地方高精度经济结构、实现首都优质发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提供了制度保障。日前,记者从北京积水潭医院了解到,北京积水潭医院作为北京市科技成果转化试点单位,已与北京天智航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签订骨科手术机器人成果转化协议,包括专利转让在内的总转化额达到1.023亿元,成为实施北京市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案例。为什么北京要解决科技成果转化难题?以医疗企业为特色的积水潭模式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强化顶层设计。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高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探索赋予科研人员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的改革,北京市在加快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特别是股权激励、三权改革、成果转化现金奖励、税收优惠落实等方面,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转化,出台相关政策。
《条例》规定,职务科技成果在本单位登记后,无正当理由一年以上未组织实施转化的,科技成果完成人可以自行投资实施,也可以与他人合作实施转化。单位应当支持和配合科技成果完成人的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条例》还细化了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报酬等收益分配制度,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自主权。比如根据实践,北京给予更高的奖励和报酬比例选择权,规定不低于转让和许可净收入的70%,不低于作价投资形成股份或出资比例的70%。
虽然有优惠政策,但科技转型工作并不容易开展,创新工作模式是北京成功的关键一步。比如北京率先在全国地方法规层面规定,政府设立的高校可以将其依法取得的职务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及相关权利全部或部分给予科技成果完成者,并约定双方成果转化收入的分配方式;率先在医疗领域开展科技成果转化。
据了解,北京医院很多,各单位对医生是否属于科研人员、成果是否属于科研成果、是否享受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激励政策的理解不一致。因此,《条例》明确了医疗卫生机构的适用性。根据本市实际和创新主体的实际需要,明确规定相关高校的规定也适用于政府设立的医疗卫生机构。目前,北京积累了许多成熟可行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潘苏彦表示,十三五期间,市级医院共批准科研项目5868个。在综合绩效评价的基础上,2019年,市医院管理中心专门设立了市级医院科技创新专项绩效,鼓励市级医院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全面提升市级医院科技创新功能、医疗服务水平和产业支撑能力。
北京积水潭医院院长刘晓光表示,为了建立和完善成果转化体和机制,保证成果转化过程的顺利进行,北京积水潭医院成立了科技成果转化领导小组,制定了《北京积水潭医院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办法》,明确了科技成果使用和转化的程序和细节,以及成果转化的收益分配。
我的结果可以由我决定.北京积水潭医院矫形骨科主任周一新告诉本报记者,相关政策的实施为调动研究人员的积极性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保障。北京积水潭医院刚入职的年轻医生李波告诉记者,虽然入职时间不长,但他非常关注北京和医院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和奖励,这涉及到每个研究人员的切身利益。
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北京有效释放了知识产权价值。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底,北京有效发明专利32.5166万项,每万人拥有151项,是全国平均水平的近10倍。2019年,北京知识产权产业增加值6360.1亿元,占全市经济的18%。
在加强知识产权利用方面,北京综合运用政策、市场、金融、科技等手段,充分释放知识产权能量,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在全市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有效支撑北京经济优质发展。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潘新胜说。
探索积水潭模式。
《条例》实施前,北京积水潭医院于2018年建立了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探索了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成果孵化、医药企业合作等一系列综合功能。此后不久,2019年,北京积水潭医院成立了技术转移办公室,搭建了医院和企业之间的桥梁,通过挖掘临床需求、医务人员对接、中期孵化和成果转移转化,确保创新成果的顺利转化。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共有454项有效发明专利,其中发明专利24项,实用新型专利430项。近几年来,积水潭医院每年提交100多项专利申请,授权专利40-50项。刘晓光表示,经过多年的实践,北京积水潭医院形成了以临床需求为主导的医疗企业联合R&D转型模式,建立了多个手术机器人、3D打印技术、人工智能辅助诊断、骨科高值耗材等领域的医疗企业R&D团队。
北京积水潭医院科研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技术转移办公室、科技成果转化领导小组是北京积水潭医院科技成果转化的三大创新举措。在优惠措施的鼓励下,北京积水潭医院科技成果转化进入快车道,包括骨科手术机器人在内的多项成果成功转化,总转化额超过1亿元。目前,正在进行十多个成果转化项目。
刘晓光表示,近日,北京积水潭医院举办了第二届医工结合科技创新大赛决赛,共有12个项目进入决赛。12个项目涉及手术机器人、3D打印技术、人工智能辅助诊断、骨科高值耗材等领域的多家医疗企业R&D团队,充分展示了积水潭医院近期的科研成果。特别是北京积水潭医院作为主导研发团队,广泛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我们一直致力于构建‘学科-科研-人才-成果’四位一体的市属医院医疗科技创新体系。积水潭医院的‘医疗企业’模式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潘苏彦说。
今年10月,科技部发布了《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单位名单》,由北京、辽宁、上海等9个省市、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委推荐的40个单位入选,其中北京推荐的入围单位包括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科技研究院和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市科委副主任刘辉指出,希望积水潭医院以此为契机,继续探索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医务人员的优势,产生一批来自临床实践的创新思想、人才和成果,努力形成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在北京和全国推广。今后要使更多的科技成果成为现实生产力,尤其要形成规模效益,仍然需要科技工作者和经济工作者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