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份长征宣言书:“我们一定会胜利我们一定要胜利”

2021-09-04 来源: 未知

  “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的大门缓缓打开,准备迎接全国各地的游客。2200平方米的展厅里,珍贵的历史旧物、当事人的线年中央红军长征突破第二道封锁线后,面临的各种惨烈局面;再现了红军到达汝城后,发生在红军与当地百姓之间军民鱼水情的动人故事。陈列馆一角,一张名为《出路在哪里》(复印件)的长征宣言书格外引人注目。

  2020年10月7日,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旧址,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郭立亮 摄

  青山环抱,河水潺潺。2月23日,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村迎来清晨第一缕阳光。

  “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的大门缓缓打开,准备迎接全国各地的游客。2200平方米的展厅里,珍贵的历史旧物、当事人的线年中央红军长征突破第二道封锁线后,面临的各种惨烈局面;再现了红军到达汝城后,发生在红军与当地百姓之间军民鱼水情的动人故事。陈列馆一角,一张名为《出路在哪里》(复印件)的长征宣言书格外引人注目。

  汝城县党史研究员徐宝来介绍,这张长征宣言书的原件是在原郴县一位姓黄的居民家发现的,后来,他捐赠给了湖南省博物馆。

  一字一句仔细品读宣言书上的文字,80多年前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在记者脑海中浮现。

  “……我们穷人,我们工人、农民、兵士以及一切劳苦民众,不要再受帝国主义豪绅地主资本家的剥削与压迫,我们要大家团结起来,武装起来,暴动起来,打倒帝国主义,推翻豪绅地主的统治,建立我们工农自己的军队,工农兵自己的政府,这种工农的军队就是红军,这种工农兵的政府就是苏维埃政府。”

  “……坚决的为了你们自己的出路而斗争!不要惧怕卖国贼刽子手军阀,不要惧怕豪绅地主资本家。他们那里只有少数人,我们这里有着千百万的工农群众。我们还有我们自己的红军与苏维埃政府的帮助,我们一定会胜利,我们一定要胜利,我们无论如何要胜利。”

  长征宣言书全文1200多字,逻辑清晰,语言通俗,语气激昂,文字简练,说理透彻。宣言书就是要告诉大家:有这样一个政党、一个政府、一支军队,他们的主张是让人民群众当家做主,享受平等和自由,过上幸福生活;这个政党就是,这个政府就是苏维埃,这支军队就是红军。

  “这是中央红军长征后发出的第一份公开宣言书。”徐宝来介绍,“这份宣言书的起草和发布,有两个重要的目的,一个是希望得到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一个是为全体红军将士加油和鼓劲。”

  当时,中央红军被迫离开中央苏区,踏上战略大转移的艰险之路,前有拦截,后有追兵。面对拥有绝对优势兵力的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数万饥饿疲惫的红军将士大部分人并不知道前途在哪里,出路在哪里,要转移到哪里去,如何才能摆脱当时的困境。

  1934年11月7日,、朱德经过深思熟虑,分别以苏维埃中央政府主席、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的名义,在汝城小垣大山村起草,在文明司发布这份《出路在哪里》的宣言书。

  此后,宣言书在汝城延寿、岭秀等地开始印刷、散发,并一路跟随红军发布到陕西,为红军赢得人民群众的广泛拥护和支持起到了巨大作用。

  “这份长征宣言书,无疑让全军将士和广大群众在黑夜中看到了光明,在迷茫中明确了前进的方向。”徐宝来说。

  正是在这份宣言书的感召和激励下,红军克服了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危险,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并最终打败了,建立了新中国。

  《出路在哪里》当时得到了广泛传播。这在80多年后在文明瑶族乡五一村得到了印证。

  2017年6月25日,徐宝来根据五一村村民朱龙山提供的线索,到该村拍摄红军张贴的红军宣传单。这张残缺不全的宣传单,就是《出路在哪里》,它被石灰粉刷的《毛主席语录》覆盖了三分之二,未粉刷部分斑驳陆离,字迹仍然隐约可见。

  徐宝来说,宣传单贴在村民朱武昌房子的东北角,据63岁的村民朱云保反映,他10多岁时就看见过这张宣传单,左下角有、朱德的署名。它的排印格式与湖南省博物馆的那份《出路在哪里》完全吻合。

  《出路在哪里》也让长征沿途各族人民看到了中国革命的出路和希望,群众纷纷支援红军,加入红军队伍。

  红军长征经过汝城18个乡墟,翻越海拔1000米以上高山120余座,历经大小战斗20余次,摧毁敌人碉堡100余座。在群众鼎力支持下,红军胜利突破敌人第二道封锁线。

  前有拦截,后有追兵。面对拥有绝对优势兵力的敌军,中国领导的红军,为什么能够取得最终胜利?在汝城发生的历史故事,或许能够从一个侧面做出解释。

  毛主席说,革命的首要任务是唤起民众,长征是“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一份宣言书,就是一份凝聚剂,就是一个动员令,就是一盏指明灯,它让红军在困难中看到了希望,让群众在黑暗中看到了光明。

  正是因为红军从一开始就懂得联系群众、宣传群众、武装群众、团结群众、依靠群众,才会不断汇聚起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最终夺取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红军经过汝城时,全县数万群众自愿为红军挑担、带路、打掩护,1000余人主动参加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