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人工智能中国专利质量研究报告》发布

2022-11-28 来源: 未知

2020年11月12日,十二届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金融助力知识产权应用促进论坛暨‘专交会’金融助力团首届年会在大连举行。论坛上,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和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成功发布了《人工智能中国专利质量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仪式由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国家平台)副总经理马天旗主持平台总经理助理杨倩和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知识产权中心高级项目经理李国红共同启动,杨倩致辞。

自2010年人工智能在语音和视觉领域取得突破以来,技术突破工业红线已成为社会的共同期望。在市场需求和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指导下,中国爆发了人工智能创业热潮,成为世界瞩目的人工智能摇篮。据统计,截至2019年10月,我国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已超过44万件,已超过美国,成为AI领域专利申请量最高的国家,居世界第一。但随着人工智能领域专利申请数量的快速增长,基础层创新产出少,国外专利布局低。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知识产权日益取代资源、资本等因素,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力量。因此,在关注创新成果数量的同时,也要提高质量、数量和质量,以优质创新作为行业优质发展的加速器和保鲜剂,实现长远布局。

报告依托国家平台专利数据库和IP7+专利分级管理系统,分别分析了近10年来人工智能领域中国专利的数量和质量,重点分析了人工智能领域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智能语音、计算机视觉、自动驾驶、智能推荐、云计算和知识地图八个细分领域的专利总体情况和主要创新主体的专利情况。

报告显示,在专利数量方面,近10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速,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大幅增加。近五年来,申请均年增长率为32.4%,近五年授权量平均年增长率为37.7%,广东和北京是我国人工智能创新最活跃的地区,百度公司的专利总申请量和授权量处于领先地位。在细分领域的专利布局上,百度在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智能语音、自动驾驶、智能推荐、知识地图等领域排名第一,中国科学院在计算机视觉领域排名第一,浪潮集团在云计算领域排名第一。

专利质量方面,从技术、法律、市场、战略、经济五个价值维度对专利价值进行分析,发现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利质量集中分布在5-6级,占59.3%,7-8级专利占33.4%,9级以上专利占3.2%;而我国主要创新主体,包括百度、腾讯、华为、国家电网、阿里巴巴等,专利质量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专利质量高,集中分布在7-8级,但9级以上专利较少。百度在高质量专利数量上领先于其他创新主体。

在具体细分领域的专利质量分析中,百度在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智能语音、自动驾驶、智能推荐、知识地图等领域拥有比其他创新主体更多的高质量专利(7级及以上)。在云计算领域,华为拥有大量的高专利,微软在中国拥有大量的高质量专利。在计算机视觉领域,三星的优质专利数量相对较多。

报告最后,提出了提高我国人工智能领域专利质量现状的四项建议。一是加强优质专利的全球布局,提升专利的市场价值。百度、华为等国内巨头更注重专利的国际布局,但大多数国内创新主体的国际专利布局较少或没有;二是注重专利法律价值的培与国外创新主体相比,国内创新主体尤其是高校的专利法律价值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三是注重专利组合,特别是高价值专利组合的培育,提高专利的战略价值。国内企业以百度和华为为为代表,更注重专利组合的布局,但总体而言,大多数创新主体的培育意识还有待加强;第四,加强专利运营,促进技术转移转化。人工智能领域是一个发展相对较快的领域,技术生命周期比传统行业短,更要注重专利技术的快速转移转化。在分析中,发现该领域的创新主体无论是企业还是高校,专利运营都很少。

报告的发布引起了观众和媒体的密切关注,得到了业内人士的一致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