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保护中心:下足服务“功夫” 提升专利质量
创新主体提交的专利申请只需7天就可以完成预审。如何做到如此快速高效的预审?中国(宁波)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以下简称宁波保护中心)向人们提交了答卷。据宁波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18年11月15日揭牌以来,宁波保护中心不断整合资源,通过从源头上把握专利申请文件质量,扩大专利预审快速通道的范围,为创新主体提供快速高效的预审服务,使创新主体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机遇。
源头引导做好后勤保障
在宁波保护中心管理人员看来,创新主体在日常运营中掌握专利知识决定了其专利申请质量。因此,宁波保护中心组织员工深入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据悉,今年以来,宁波保护中心已为20多家重点企业提供一对一的专利申请和布局指导。
宁波保护中心辖区内的一家企业是其产品领域的隐形冠军。但这家本可以在知识产权领域大有可为的企业,由于技术人员对发明专利申请标准掌握不足,提交的专利申请质量不高。宁波保护中心了解情况后,派预审员向企业技术人员讲解发明专利的授权条件,建议企业在提交专利申请时,从改进难度和技术方案整体性的角度,突出创新和技术效果。经宁波保护中心一对一辅导,企业提交的两项发明专利申请成功获得授权。
今年7月,宁波某研究所课题组的一个R&D项目进入产业化前夕,急需专利布局。然而,该课题组之前没有相关经验。课题组了解到相关政策后,向宁波保护中心提出了援助请求。人有所呼,我有所回应。宁波保护中心迅速组建专门的服务团队,了解课题组的实际情况,并根据上下游行业的市场化应用为其提供专利挖掘和布局,以及申请策略的全过程指导服务。在宁波保护中心的帮助下,课题组提交的专利申请质量明显提高,项目最终获得16项专利授权,形成了严格的专利保护网。
到目前为止,宁波市场主体已经通过专利预审快速通道提交了1300多项专利申请。据宁波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宁波保护中心收到的专利预审数量是去年同期的4倍,专利申请文件质量明显提高。专利预审通过率也从2019年的40%提高到67%,预审一次性通过的案件比例也明显提高。
完善系统,提高服务能力。
宁波保护中心在为创作端提供帮助的同时,也积极拓展预审申请的服务范围,完善相关制度,提升服务能力。比如一年一次的创新主体备案机制,经过宁波保护中心的逐步调整,现在已经成为可以随时提交备案的,实现了企事业单位备案的常态化和便捷化。
我想提交专利申请,但是如果我不在预审受理范围内被退回呢?2019年,宁波保护中心注意到许多专利申请因不在中心受理范围内而被退回。对此,宁波保护中心通过调查分析,掌握了这部分创新主体在提交专利申请时涉及的领域和需求,并申请了快速预审服务技术领域的调整,最终获批增加23个专利分类号和4个洛加诺分类号。到目前为止,宁波保护中心的快速预审已经覆盖了94个专利分类号和20个洛加诺分类号。介绍宁波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
扩大服务范围,加强保护管理。今年9月,宁波保护中心发布了《中国(宁波)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关于规范专利预审申请行为的管理办法(试行)》,针对预审过程中发现部分或暂停服务,引导代理机构规范预审申请行为,提高专利代理服务质量。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宁波要努力成为浙江省建设‘重要窗口’的模范生,必须全面提高专利质量,为推动我国专利由多向优、由大向强转变做出贡献。宁波保护中心主任毛高蔚说。
今天的宁波保护中心正在马力全开,推动宁波创新主体专利质量不断提高,加快创新主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