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开发区:为企业腾飞保驾护航

2022-11-28 来源: 未知

国内首个知识产权海外侵权责任保险在此落地;探索知识产权应用与保护综合改革试验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列为第一批知识产权强省建设试点和典型案例;知识产权保护大协同机制入选广州首批优化经营环境的典型经验;与黄埔海关联合查处侵犯Dettol商标专用权案件,入选2019年中国海关知识产权保护十大典型案例...

在这份耀眼的成绩单背后,广州开发区近年来进一步推进中新广州知识城国家知识产权应用与保护综合改革试验,大力聚集国家、省、市知识产权保护要素,致力于构建司法审判、行政执法、仲裁调解、快速维权、海外保护、行业自律等有机结合、协调联动的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努力打造知识产权保护新高地。据统计,今年1月至9月,广州开发区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提交了364项国际专利申请,占全市36.73%;专利授权1.6655万件,同比增长25.2%;企业发明专利授权和有效性分别占广州市的39%和37%...广州开发区已成为广州发明创造的主力军。

勇敢推进改革。

万丈高楼平地起。加强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夯实基础是首要任务,需要从制度安排、顶层设计、机构设置等方面夯实基础。对此,广州开发区以勇立潮头的改革精神,高水平推进,谋定后动,积极探索实践。为此,广州开发区成立了区知识产权领导小组和区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制售假冒伪劣商品领导小组,全面落实《关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修订颁布了《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使用和保护促进办法》。

好风靠力。广州开发区利用知识产权保护要素集聚优势,搭建有形的知识产权运营转型平台,引导交易市场规范有序发展,促进和加快各类创新要素集聚渠道畅通,为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广州知识产权法院落户科学城,区法院设立知识产权法院,区检察院设立知识产权检察室,广州知识产权仲裁院设立专家资源库和专家咨询委员会,形成司法+仲裁的知识产权保护格局;揭牌运营全国首家省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中国(广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成立广东省首家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调解中心,成立广东省海外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会,为企业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知识产权服务。

同时,拓展多元化知识产权保护路径也是广州开发区完善大协同大保护机制的有力举措。开发区知识产权局会同区检察院、P&G公司在今年4月26日世界知识产权日联合发起成立广东省首个政企联合黄埔知识产权保护联盟,整合各方力量,畅通对接渠道,共享数据资源,形成共同保护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合力;成立广州首个重点行业知识产权保护援助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切实维护集成电路行业企业和精细化工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合法权益;启动知识产权助力科技企业上市工程,组织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对科技企业进行知识产权辅导,出具科技属性报告,为科技企业登陆科技创新板和创业板提供支持。

多方合作严格执法。

构建大保护格局离不开建立多部门合作的保护网。广州开发区采取多种措施,推动建立知识产权调解公证机制,开展知识产权仲裁业务,大力开展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构建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模式。广州知识产权法院设立综合审判庭(知识产权法院),不断推进知识产权案件三审合一,以零容忍、强高压态势打击知识产权犯罪;区检察院探索设立知识产权检察院和知识产权检察保护中心,建立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及时介入引导侦查机制和知识产权犯罪案件刑民证据转化机制;广东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与广州互联网法院合作,共同推进网上纠纷多元化解决,实现知识产权纠纷从传统线下调解到远程线上工作模式的转变;广州知识产权仲裁院与广东省版权联合会签订框架协议,建立版权快速调解仲裁中心,使调解仲裁逐步成为企业偏好的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方案。

立良法应当严格保护和执法,实施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保护。今年以来,广州开发区不断加大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处罚力度,积极开展铁拳、蓝天、王剑、秋风等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知识产权执法,严厉打击商标和专利侵权行为。截至2020年11月,广州开发区知识产权局共处理知识产权投诉134起(2019年全年处理知识产权投诉72起),其中查处商标侵权投诉77起,专利侵权案件8起,黑代理案件6起,假冒专利案件4起,涉嫌不合格专利代理案件线索39起,罚款8.42万元。

击鼓催征新时代,奋勇扬帆正是时候。从顶层设计的不断完善到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的不断推进,广州开发区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稳步勇敢,为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做好两个重要窗口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据报道,下一步,广州开发区将以《中新广州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为指导,不断深化知识产权应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积极打造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打造知识产权保护新高地,探索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成功经验。